120_105px
1600_295px;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新闻动态>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何晓:智慧农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机理、挑战与进路 时间:2024/5/27 16:48:12 来源:百家号 作者:大河网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快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推进智慧农业发展”。智慧农业是农业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智能技术和现代装备技术创新发展的一种农业新业态,是农业科学技术的迭代升级和农业生产力的巨大变革,也是农业生产要素的创新发展,并对农业生产关系的调整产生重大影响。发展智慧农业可以有效激发农业产业动能、助力农业人才培育、优化农业生态环境、推动农业文化创新、促进基层治理完善,发展智慧农业赋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动能。

一、智慧农业赋能乡村振兴的作用机理

(一)智慧农业激发农业产业动能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和基础,发展智慧农业可以有效激发农业产业新动能。首先,智慧农业通过传感器、遥感设备、无人机等智能装备和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农业种养殖、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等农业全产业链的智能决策、远程监测和精细管理,有效提高农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其次,智慧农业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可以让农产品供给方与需求方摆脱时空限制,实现供需双方实时有效对接,推动农业产供销一体化发展,有效解决农业生产周期长与市场需求变化快之间的矛盾。再次,智慧农业催生农业新业态,智慧农业装备制造、农业大数据服务、农业智能技术培训、农村电商推广等新型制造业和生产型服务业加快发展,推动农业产业链向上向下延伸,促进链上资源更加高效配置,实现全产业链价值提升。

(二)智慧农业助力农业人才培育

人才兴则产业兴,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智慧农业改变了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是解决乡村振兴人才短板的有效途径。首先,智慧农业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有效载体。智慧农业和农业人才互为依托,各类农业人才是发展智慧农业的基础,智慧农业也为新型农业人才、信息技术人才、农村电商人才提供了新舞台,开拓了发展空间,有利于各类人才的价值实现。其次,智慧农业为人才引进和培养提供了新模式。智慧农业通过“互联网+专家”的方式实现柔性引才,通过线上信息实时传输,实现专家异地数据分析和技术指导,以“互联网+教育”的方式,通过与教育资源信息化的对接,实现农业技术随时随地学,使农业技术培育更加便捷和低成本。第三,发展智慧农业为农业人才培育提供新机遇。通过构建“政产学研商”一体化的智慧农业发展模式,统筹发挥政府管理优势、农业院校和科研机构技术优势、农业龙头企业经营优势,在智慧农业试点推进的过程中边做边学,培养一批发展智慧农业急需的管理、技术和营销人才。

(三)智慧农业促进农业生态环境优化

生态振兴是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方面,是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发展智慧农业能够促进农业生态环境优化。在技术层面,智慧农业可以通过现代遥感技术准确监测大气、土壤、水资源等农业生产环境,适时调整农业生产决策,精准把控温度、湿度、日照等农作物生长条件,对病虫害进行实时监测,最大限度地减少农药使用和农药残留,确保农产品绿色安全,减少农业生产污染。在管理层面,可以根据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变化,科学规划农业生产,通过休耕轮作、科学使用有机肥等措施,有效促进土壤、水资源生态保护和修复。在营销层面,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和设备实现产销对接,建设农业监控平台和开放系统,实现农业生产全过程实时监控,随时将监控内容推送至目标用户终端,实现目标消费者全程监督农产品生产,确保农业生产绿色化。

(四)智慧农业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乡村文化振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灵魂和重要保障,智慧农业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了新支撑。一是借助发展智慧农业构建起来的现代信息技术和设备,通过数字化信息采集,挖掘、整合、提炼乡村特色文化,推动乡村文化数字化、信息化发展,促进传统乡村文化传播,提高乡村文化社会认可度和农民的文化自信。二是通过建设开放型的乡村智慧农业产业园,将农业高科技发展与传统乡村文化有机结合作为乡村文旅产业的有效载体,实现智慧农业和文旅产业的相互促进发展。三是通过讲好农村故事、传播乡村文化,赋予智慧农业产品、企业、产业以文化气息,丰富智慧农业内涵,促进智慧农业与乡村文化协同发展。

(五)智慧农业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

乡村振兴离不开基层治理的现代化,发展智慧农业可以有效推动乡村治理能力提升。首先,智慧农业通过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时准确掌握土地、资本、人才、技术、数据等农业生产要素的基本信息,并通过云计算等技术统筹分析,最大限度地减少决策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科学预测事物发展基本趋势,提高决策准确性和决策效率,为实现基层精准治理提供技术支持。其次,基层政府可以依托智慧农业发展,打造线上政务服务平台,发布各类产业和政务信息,引导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方向,服务农民生产生活。同时,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和小农户也可以通过线上服务平台反馈各种意见建议,实现信息的双向沟通,提升基层治理效率和满意度。

二、智慧农业赋能乡村振兴面临的挑战

(一)政策支持有待进一步精准并加大力度

我国智慧农业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还主要是靠政府引导、政策推动发展,没有形成成熟稳定的市场化运营机制和运营模式。从“十三五”到“十四五”,在乡村振兴推进过程中,政府以试点、示范方式推进智慧农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如何将智慧农业试点示范区总结的经验复制推广,推进智慧农业进一步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还缺少完善的政策法规和细致的发展规划。目前关于智慧农业的政策多体现在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中,在“互联网+”和“大数据”等领域的政策文件中也涉及智慧农业的发展,但是缺少针对智慧农业的政策和发展规划,还没有将智慧农业纳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政策体系中。

(二)基础硬件软件存在短板

从硬件看,智慧农业发展离不开各种传感器、控制设备、通信设备以及计算机等设备,这些设备的关键元器件我国自主设计生产能力有限,大多依赖进口,例如,被视为智慧农业“神经末梢”的传感器,我国自主研发的产品灵敏度低、性能不稳定,难以满足智慧农业发展需要。在智慧农业软件方面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还主要依靠使用国外开发的各类软件,这些软件与我国智慧农业发展环境、发展模式等方面均存在不适应性。数据获取和处理技术是智慧农业发展的关键,软硬件短板限制了数据采集、传输和处理,数据获取难度大、准确性差,数据处理效率低是制约智慧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三)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投入机制没有形成

智慧农业发展对资本的要求明显高于传统农业,智慧农业在基础设施建设、设备保养维护、技术人才培育引进等方面都需要大量资本投入。目前智慧农业发展主要靠政府推动,从资金投入上看也主要靠政府支持,体现了在产业发展初期财政的支持、引导作用。但目前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并不宽裕,尤其是大多数基层政府财政困难,对智慧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有限,2021年,我国县域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财政投入占国家财政农林水事务支出比例只有1.8%。智慧农业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技术研发和基础设施投入等方面都存在较大风险,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发展智慧农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吸引社会资本投资智慧农业的体制机制还没有形成。

(四)人才供需矛盾突出

人才是连接乡村振兴和智慧农业的关键因素,是推动农业生产力发展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内生动力。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认为,影响农业产量、效率的最重要因素是农业劳动者的知识和技术水平。中央下发的《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强调“坚持把乡村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智慧农业发展需要大量兼备现代农业经营管理经验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这与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农民普遍受教育程度低形成反差,智慧农业发展的人才供需矛盾突出。根据《国家统计年鉴》,2021年末我国第一产业就业人员17072万人,高素质农民只有1700万人,占第一产业就业人员的10%。

(五)数据垄断与数据安全问题凸显

随着智慧农业的发展,会产生数据资源和数据要素的垄断,即平台利用其用户、技术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优势积累并控制大量的数据。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特征,数据使用的边际成本趋向于零。但是,数据拥有者会通过加密等手段实现数据垄断,阻碍数据价值的进一步释放,强化自身竞争优势,侵害其他利益主体权益,甚至影响智慧农业发展。数据资源是智慧农业的核心资源和核心竞争力,大多掌握在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数据服务的各类技术服务企业手中,数据垄断优势使信息技术服务企业在智慧农业产业链上具有更加明显的竞争优势,在产业链利益分配上具有更大的话语权。另外,数据安全问题也应引起重视。数据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可用性直接影响智慧农业的经济效益,同时智慧农业数据还承载着地理、气候等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的重要信息,如果数据因管理不善或外部侵入而泄露,必然影响智慧农业发展和国家安全。

三、智慧农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治理进路

(一)制定智慧农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完善发展政策

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根据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总体要求,坚持市场化、国际化导向,科学制定智慧农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在政策层面实现智慧农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对接,为智慧农业赋能乡村振兴创造政策条件。智慧农业发展涉及发展改革、农业农村、财政、科技、水利、商务等多个部门,推进智慧农业发展需要多部门间的协同推进,应构建和完善各部门协同联动机制,如设置部门间的联席会议制度,沟通、协调、解决智慧农业发展中跨领域难题,高效推进智慧农业发展。各地方要对接好国家层面的发展规划,依据本地农业发展基础和特点,认真研究地方发展智慧农业的优势与挑战,坚持问题导向,从智慧农业发展目标、发展思路、推进办法、保障机制等方面落实好国家智慧农业发展规划。形成中央统筹规划、各部门联合推进、地方积极落实的智慧农业赋能乡村振兴新局面。

(二)加快技术创新和应用转化,降低技术成本

一是不断拓展智慧农业应用场景,把智慧农业应用延伸到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各个环节。以智慧农业应用场景创新推动农业产业升级,通过大量的物联感知,提升农业产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将人工经验转换为机器经验,提升应用场景效率。二是结合应用场景,围绕信息感知、自主决策、精准作业等智慧农业环节有针对性地加强应用技术研究,重点支持传感器、智能机械等短板核心技术研发,加大算法、模型、智能装备和数据平台一体化建设。三是有效降低智慧农业相关技术使用成本。加大政府财政支持力度,加快建设信息基础设施,以财政补贴或购买服务方式支持农业经营主体降低发展智慧农业的技术成本,提升推广智慧农业的经济可行性。

(三)构建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投入机制

发挥好政府在智慧农业发展中的组织引导和调控作用,构建多元化协同投入机制。在智慧农业发展的起步阶段,应重点发挥好政府的规划、引导作用,创新资本投入模式,最大限度发挥政府资金的撬动作用,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智慧农业发展。整合发展改革、财政、农业农村、乡村振兴、政务服务和数字化等相关部门的现有项目和资金,支持智慧农业基础设施和人才培育。积极探索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在智慧农业发展中的应用,引导社会资本、金融资本参与智慧农业发展平台、基础设施建设,政府以购买服务方式支付相应对价,既保证社会资本获取一定的收益,又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低成本的设备和技术服务。在智慧农业发展进入稳定阶段后,政府财政支持职能应逐步弱化和退出,更好发挥政府的市场引导和监管职能,促进智慧农业产业化、市场化发展。

(四)多渠道扩大发展智慧农业所需的复合型人才供给

一是从农业类、计算机信息技术类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选拔一批优秀专家,动员鼓励退休老专家发挥余热,组成专家服务团,对智慧农业发展进行常态化的线上指导,并定期到智慧农业发展试点基地进行实地指导。二是对接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通过体制机制设计,选拔一批既具备农业科学技术又具备现代信息技术的优秀年轻人才到智慧农业发展一线服务。三是加快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由当地政府牵头,积极与农业大专院校和职业学校沟通,探索“线上+线下”灵活有效的农民培训模式,依据农民受教育水平高低和参与智慧农业分工的不同,分层分类实施教育培训。四是采取“政企校”相结合的方式,委托培养一批发展智慧农业急需的技术型、管理型智慧农业带头人。

(五)强化数字安全治理,促进智慧农业安全发展

一是从中央、地方与行业三个层面完善智慧农业数字安全制度建设,在国家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相关基础法律框架下,结合智慧农业行业特点,构建智慧农业行业数字安全法规、政策和标准体系,各地方因地制宜落实好国家和行业政策法规,形成一体化的数字安全治理体系。二是提高数字安全技术水平,加大对基础理论、核心技术、卡脖子技术研究投入,减少技术依赖,促进数据安全相关技术、产品系统化、产业化发展,提升数据安全保障能力。三是提升数据安全意识和治理能力。数据安全治理靠的是人,一方面应加强智慧农业发展相关人员的数据安全意识,把数据安全落实在智慧农业发展的每一个环节。另一方面应加大对技术和管理人员的数据安全技术、数据安全管理能力的培训力度,及时把最新数据安全技术应用于智慧农业数据管理,提升数据安全治理能力。

地 址: 甘肃省嘉峪关市嘉东工业园区新鹏路688号 邮 编:735100
电 话:0937-6219516 6210129 传 真:0937-6219596
版权所有 Copyrights © 甘肃同辉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陇ICP备13000694号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甘公网安备 620201020001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