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_105px
1600_295px;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新闻动态>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农业可持续发展振兴乡村,绿色科技铸就和美乡村 时间:2023/8/21 14:06:42 来源:百家号 作者:三农百家阁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在保护环境、保障资源、提高生产效率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满足当前和未来世代的需求。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可采取多种措施,包括推广生态农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农民参与、加强科技支持、推进农业产业化、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一、推广生态农业

推广生态农业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措施之一。通过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改善土壤质量,降低病虫害发生率,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可以实现农业的绿色、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政府、农民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推广生态农业技术和理念,促进农业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

1、采用有机农业和自然农法减少对土壤和水体的污染

有机农业不使用化学合成农药和化肥,而是利用有机肥料和生物防治方法来保护农作物免受病虫害侵袭。这有助于提高土壤质量,增加土壤的肥力和抗逆性,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口感。

2、采用农作物轮作、混作等措施可以增加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轮作和混作能够改变作物种植的单一模式,减少对某一作物的连续种植,从而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不同作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和辅助作用也有助于保持生态平衡,减少农作物遭受自然灾害的风险。同时,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可以保护农田周边的生态环境,不会对环境和生物造成污染和伤害。

3、保护农田生态环境,特别是保留湿地、林地、草地等生态功能区,对于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湿地是许多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林地和草地是重要的生态过滤区,有助于净化水质和改善空气质量。保留这些生态功能区不仅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还可以提供一定的生态服务功能,如防洪、保水、保肥等,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

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通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农业可以更加节约资源、环保高效,实现可持续发展。政府可以出台相应的政策和措施,鼓励农民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和高效农机具,提供相关的培训和支持,推动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农民可以通过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采用节能环保技术,合理利用废弃物和副产物,积极参与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同时,农业生产企业和研究机构也应加大对节水、节能、资源回收利用等方面的研发投入,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的融合。只有通过综合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农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未来农业的繁荣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在农业生产中,水资源的有效利用至关重要。通过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雨水收集等,可以减少灌溉用水量,提高灌溉效率,降低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合理调配和利用雨水和地下水资源也能够实现对水资源的有效利用,降低对水资源的过度开采,保持水资源的可持续性。

2、推广高效农机具和节能技术

农业生产离不开农机具的使用,而高效农机具和节能技术能够降低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例如,使用节油、节水、低排放的农机具,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农业的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

3、合理利用农业废弃物和生产副产物

在农业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和副产物,如秸秆、农作物残渣、畜禽粪便等。这些废弃物和副产物如果得不到合理利用,不仅会造成资源浪费,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通过资源回收和再利用的方式,将这些废弃物和副产物转化为有机肥料、生物能源等,可以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资源的浪费,同时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压力。

三、促进农民参与

通过促进农民参与,可以增强农民对可持续农业的认同感和责任心,提高他们对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当为农民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鼓励农民参与农业技术创新和管理,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建设,共同推动农业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只有农民参与进来,农业才能更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农村振兴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1、加强农民的培训和教育

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农业知识对于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政府和农业相关机构可以组织培训和教育活动,向农民传授环保农业的技术和方法,让他们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可持续农业的好处。同时,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如农业APP、在线培训平台等,提供便捷的学习资源,提高农民的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

2、鼓励农民参与农业技术创新和管理

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他们对农田和生态环境的日常管理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知识。政府可以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农业技术创新和管理工作,鼓励农民提出改进意见和创新措施,推广成功的农业实践案例,激励更多的农民投身到可持续农业的实践中来。

3、设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

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促进农民参与农业产业化的有效方式。通过组织农民成立合作社,可以集中采购农资、统一销售农产品,提高商品供给的集中度,增加谈判能力,获得更好的销售价格。此外,合作社还可以为农民提供技术支持和市场信息,提高农民的产销能力,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四、加强科技支持

通过加强科技支持,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政府和农业部门应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的投入,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和智能农业技术,同时支持农业生态补偿和生态保护,为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科技的推动将为农村振兴和农业高质量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可能。

1、增加对农业科技研发的投入

农业科技的发展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资源利用效率以及环境保护至关重要。政府和农业部门应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的投入,支持农业科研机构开展前沿科研,推动农业科技创新。通过科技研发,可以培育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新品种、新技术,提高农作物产量,减少对化学农药和化肥的需求,从而降低农业对环境的影响。

2、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和智能农业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农业技术如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智能农业技术可以实现农业生产的精细化管理,根据不同的地块和作物需求进行差异化施肥、浇水等,优化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此外,智能农业技术还可以实现农业生产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减少人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3、支持农业生态补偿和生态保护

农业可持续发展需要更好地保护和修复农田生态环境。政府可以通过实施农业生态补偿政策,鼓励农民采取环保措施,如生态恢复、耕地保护等,保护农田的生态功能。此外,加强对农业生态环境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农业生产中存在的环境问题,确保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推进农业产业化

通过推进农业产业化,可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和农业特色小镇,以及鼓励农业企业和农民合作社的发展,都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的重要举措。农业产业化的推进将为农村振兴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1、建立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

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建立可以实现农产品的产地直供、加工销售一体化。通过建立完整的农业产业链,从生产到加工再到销售,可以降低中间环节的成本,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此外,建立农业价值链还可以推动农产品质量的提升和品牌化经营,增加农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2、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和农业特色小镇

现代农业园区和农业特色小镇是农业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形式。通过将农业产业与旅游、文化、休闲等产业相结合,可以实现农村的多元化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来源。例如,发展农业观光旅游、乡村民宿,让城市居民在农村体验农事活动,促进乡村振兴和旅游业的发展。

3、鼓励农业企业和农民合作社的发展

推进农业规模经营是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举措。农业企业和农民合作社可以整合农业资源,实现规模化生产和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同时,通过合作社组织,农民可以共同参与农业产业化,分享农业产业发展的红利。政府可以给予农业企业和农民合作社相应的政策支持和财税优惠,鼓励他们发展农业产业。

六、保护生物多样性

通过保护农田生态环境、采用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鼓励农民参与生态修复和保护工作,可以有效维护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生物多样性不仅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还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和抵抗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为农业的长期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保护农田生态环境

农田是农业生产的核心区域,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对于维护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农业活动常常对农田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如土地开垦、化学农药的使用等。因此,通过科学合理的农田规划和生态保护措施,确保农田的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的维持是至关重要的。

2、采用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采用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是一种重要的手段。例如,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利用天敌、益虫等自然生物来控制病虫害,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降低对生态系统的干扰。此外,鼓励自然授粉,保护野生动物和昆虫的栖息地,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

3、鼓励农民参与生态修复和保护工作

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他们的参与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政府可以通过政策引导和经济激励,鼓励农民参与农田生态修复和保护工作。同时,加强对农民环保意识的教育和宣传,增强他们的环保责任感和自觉性,推动农民积极参与生态保护行动。

农业可持续发展需要政府、农民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通过合作推进农业现代化和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农村经济的绿色、高效和可持续发展。

地 址: 甘肃省嘉峪关市嘉东工业园区新鹏路688号 邮 编:735100
电 话:0937-6219516 6210129 传 真:0937-6219596
版权所有 Copyrights © 甘肃同辉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陇ICP备13000694号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甘公网安备 62020102000151号